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七二七章 本行(1)

第七二七章 本行(1)(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工业基础有时候也决定了上层建筑。

想发展高精尖的科技和技术,如果没有合格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也是很难的。

一些科技文,主角只要冒出了一个想法,甚至随便提出来一个理论,拿出来一个公式,不消三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新产品的量产,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了。

然而,在现实中,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的。

比如,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花旗国在莫斯科重建了自己的大使馆,为了庆祝美苏友谊,CCCP就送了他们一个国徽形状的窃听器,这件事经过了7年时间,直到1952年才被发现。

这项技术旳开发来源已经不可考了,不过确实很不错,值得推广。

但是,一直到了21世纪,这项技术才被普及开来。饭卡,公交卡,门禁卡,现在用的全是它。

比如,现在已经是1987年了,京城大学竟然还在用饭票和粮票呢,而饭卡的使用,还不知道哪年才会正式推出呢。

科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方位的推进,水到而渠成。

缺少了任何一环,那都是它的瓶颈。

看着如此“简陋”的第一代银河计算机,沈光林瞬间觉得国内计算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啊。

至于柳连想的那个计算机公司,能发展成什么样,带来什么样的科技进步?他沈某人都不想去知道。

还好,沈光林自己就有“计算机”工厂,他自己也在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呢。

虽然,沈光林的计算机工厂在现阶段主要生产的还是游戏机,因为它利润高啊,但是,在命名上,他们的封面上写的也是家庭电脑呢。

而且,在沈光林的代工厂里,所生产的都是集成电路的电子产品了,早就不再使用晶体管了。

就算是冰箱洗衣机,他们的控制模块也全部是是集成化的,这是沈光林的要求,也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到现在为止,长城集团除了电脑的CPU还没办法生产之外,其他的零配件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了。

而且,关于CPU的生产线,长城集团已经和英特尔和德州仪器谈了好几轮了,只是一直还没有达成协议而已。

沈光林这次到沙城,其实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过来的。

以前总在媒体上讲,七八十年代国内的计算机水平并不比国外差,媒体上这么说,他就这么信了。

他以为,这台计算机既然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了,怎么着也得有些科技感吧。

并没有!

至少在沈光林的眼里并没有。

虽然这台设备还很新,保养的也很好,但它真的好原始好简陋啊!

密密麻麻的的布线,超大的用电负荷,一块一块的拼接PCB 板,在不懂行的人看来它确实很神秘,也很高大上。

但是,在沈光林看来,这个家伙能用吗?

怕不是用半个小时就要热爆炸了吧。

如何稳定的长时间工作,估计连设计者他们都没想过的,因为现场连空调器都没配置,那玩意太贵了。

可以说,这台计算机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能用,但是想服务器那样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还差点意思,商业化有点难。

沈光林是见识过后世各种各样的电脑的,也去过一些服务器的机房,但眼前的一切都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所以,当沈光林看到使用了大量晶体管的“超级电脑”,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样的计算机,果然是巨型计算机啊。

沈光林并不否认它的运算次数能达到1亿次每秒,毕竟,后世的一台手机的运算次数也能超过1亿次每秒,但它的连续工作时间是多少,长期运行有保障吗?

沈光林有点灰心了。

说起来,沈光林对计算机的发展进程还是很关注的,他的实验室几乎是国内最早购买计算机的单位之一了。

而且,但凡国际上有先进的计算机问世了,沈光林都会第一时间花钱购买过来的。

沈光林也想过自己来制造电脑,他一直也是在往这個方向努力的。

但是,沈光林的思维一直都放在了个人电脑上面,从来没有往大型机上面去想过。

如果不是这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沈光林依然想不到要不要研发大型计算机这件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曾经,很多人认为,个人电脑才是未来,而大型机终将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这句话是正确的。

尤其进入到90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确实极快,也确实经过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变革,而且取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活着全网黑:死后你让我成为传奇这个明星来自末世神途从氪星开始四合院:从认一大妈当干妈开始仙人只想躺着我的夫人是神捕漫威的人形天网当偶像恋爱时我在诸天逐渐全知全能说好的钓鱼,你怎么抽上水了?
返回顶部